
在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》中有一则故事:
传说有位仙人叫劫比罗,一次他为懿摩弥王的四个儿子选择安居之地时,持金瓶盛满净水,至一处清净之地洒水为界,并告知王子们:汝等可于此地安止。王子们听从仙人建议,在此建筑城池,生息繁荣,此地也因仙人洒水结界而得名劫比罗城。据悉,劫比罗结界成城便是佛教洒净仪轨的原始形态。
时至今日,汉地丛林也经常有洒净仪式,佛子也并不陌生。那么,洒净有哪些功用?在家人可不可以自行洒净呢?
洒净的演变
据记载原始佛教时期,佛陀就曾教导弟子用咒水净化道场,这就是洒净的雏形,也是密宗的特殊行仪,意在以净水为媒介,通过神通力或愿力划定清净领域,护持众生安住。《陀罗尼集经》,便有洒净的描述:取一柳枝,以右手执,左手执金刚杵及其数珠,面向东坐,诵佛顶心咒,柳枝搅水,咒一百八遍四角竖标,结绳为界,此则名为佛顶三昧陀罗尼结界之地。
唐代义净法师远度海外求法,在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中记录了当时印度寺院每日洒净的仪轨:凡洒净之法,须取新水未用者,滤去虫蚁,安净器中。诵真言七遍,加持其水,然后以手掬洒,或杨枝沾散。玄奘法师也在其带回的《大日经疏》中,发现了涂香洒水净化道场的方法,也提到泡香水的涂香器与洒水用的洒水器已有区分。
后世,佛教在我国繁荣发展,与本土文化进行了深度融合。于是,丛林洒净仪式中加入《大悲咒》《心经》等经典唱诵,形成独特的仪轨体系。在历经宋元明等朝代发展后,洒净正式从密教专属仪式发展成为汉传佛教的通用仪式。
洒净的功用
洒净,本意就是用净水将特定区域和物品净化,以净水的不可思议威德力,将秽垢、冤魂等违缘消除,让洒净的地方变的清净无碍。如《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》中说:犹如香水洒地,为除秽故,如来亦尔,以性净之戒香,和合性净之悲水,遍洒法界众生性净之心地,为令一切戏论皆净除故。
因此,在一些隆重佛事,如授戒、佛七、拜忏、放生等法会前,通常都会使用洒净仪式。不仅外除垢秽,更令内心清净,庄严道场,大众同沾法益。
洒净仪轨
洒净仪轨具体过程因道场或法会性质不同略有差异,较为通用的汉地佛教仪轨有以下内容:
准备:供奉佛像、鲜花、供果等,并备净水,也可是添加了白檀、沉香等香料制成的香水。以杨柳枝、石榴枝或供花为洒净工具。一般由主法法师领众,带领佛子进行。
仪轨:礼佛,唱赞:杨枝净水。遍洒三千。性空八德利人天。福寿广增延。灭罪除愆。火焰化红莲。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(三称)持诵《大悲咒》《心经》等经咒,加持净水,观想净水具足观音菩萨的慈悲愿力。法师念诵说水文:菩萨柳头甘露水,能令一滴遍十方。腥膻垢秽尽蠲除,令此坛场悉清净。法师手持杨柳枝蘸净水,依次洒向坛场四周、供品及大众,同时大众念诵观世音菩萨、阿弥陀佛等圣号。通常按顺时针方向,从佛前开始,遍及整个道场,象征法轮常转。
回向:念回向文,如以此严净功德,回向护法龙天,三界岳渎灵聪,守护伽蓝真宰,祈福保安平善,庄严无上菩提,普愿法界冤亲,共入毗卢性海。
常见疑问
古德云:道场清净,方堪修道。一座如法清净的佛法道场,能使十方善信有所依护。因此,洒净作为涤荡尘垢、结界庄严的方法,十分殊胜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,信众也会有一些疑问:
洒净的净水用什么?
普通纯净水即可,也可添加白檀、沉香、龙脑等香料,没有固定要求,洁净即可。盛水器皿也需洁净,加持过的净水最好全部洒完,不遗留他用。
在家众可以做洒净吗?
可以。相较僧众主持的道场仪轨,可简化。如准备清净的水、持《大悲咒》三遍诵佛号或咒语,以虔诚之心洒水即可。若条件允许,请法师主持更显庄重。
什么场景适合做洒净?
新居落成、搬家,或开业、奠基等,都可以借助洒净,净化空间,避免障碍,祈求家居平安,人事和谐兴隆。
总之,无论是寺院法会的隆重洒净,还是居家生活的简易净化,当我们以虔诚之心行持洒净时,不仅净化了环境,更在潜移默化中调伏自心,远离烦恼垢染,并慈悲护念一切法界众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