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欲为苦,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

2025-11-04 净界法师

贪于有、有具,染著为性;能障无贪,生苦为业。

贪,就是于有这个有是三界的果报;有具,三界的业因。我们对于三界的果报和业因,内心产生贪染,产生爱着,为它的体性。能障无贪,贪烦恼一生起,会把我们无贪的心所给破坏。比如说我们内心本来是很寂静,无贪的心所现行。这个时候我们碰到五欲的境界,六根接触五欲的六尘以后,贪烦恼一生起来,就马上把无贪的心所给破坏,所以讲能障无贪,生苦为业。引生种种身心的痛苦。

凡夫的世界就是迷惑颠倒。比如说我们认为,追求五欲名闻利养,这种男女的贪爱、恩爱,我们认为这是快乐的。也就是说,我们会认为它是快乐才去追求。但是佛陀大智慧光明,他告诉我们,生苦为业。他告诉我们贪五欲是痛苦的。比如《八大人觉经》上说:多欲为苦,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;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。它讲多欲为苦,多欲为苦怎么说呢?就是说我们今天贪爱财、贪爱名闻、贪爱男女的眷属,不管是对人、对事的贪爱,花很多的精神和体力去追求,使令我们身心疲劳痛苦。

其次,我们贪到以后,会对所贪到的境界产生执著。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发生了,就是说,世间的法是无常的,特别人跟人之间是无常的。那么你对他贪爱,对他很好,产生执著。但是我们知道,观心无常,他的心会变,今天对你好他明天会改变。你的心有所住,《金刚经》讲有所住,那么你有所住的时候,这个境界一改变,你就是痛苦了。换句话说,你的心所住的是一个生灭法,这是有问题的,它随时会随因缘而改变,但是你的心住在那个境界上。所以讲生苦为业。

在《涅槃经》里面,佛陀讲一个小故事。他说有一个人,这一天有人来敲门,这个人就去开门。他一打开,是一个高贵的妇人,打扮得非常的庄严美貌。这个人问她说,你是谁?她说,我是功德天。他说你来干什么呢?我可以赐给你财富,赐给你恩爱的眷属,赐给你种种的快乐。这个人说,哎呀,我欢迎你,你赶快进来。就把她请进来了。

请进来以后没多久,又有人来敲门。那么他又去开门,一看,哎呀,这个人长得真丑陋,一看就是不欢喜。那么他问她说,你是谁呢?她说,我叫黑暗。说你来干什么?她说我要破坏你的财富,破坏你的恩爱眷属,我要赐给你种种的痛苦。那这个人说,我不欢迎你,你给我出去。这个黑暗说,不可以的,刚刚进去那个人是我姐姐,我跟我姐姐是不分开的,你问她看看,只要你接受我姐姐,就要接受我。

这个人就进去问功德天。他说,外面有一个人来敲门,那么如是如是就跟功德天讲。功德天说,是的,你接受我,就要接受我妹妹,没有错。这个人很有智慧,他一想,这样子的话干脆都不要,就把她姐姐也赶出去了。赶出去以后,她们两个姐妹又到另一户人家,另外一户人家就两个都接受。

佛陀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就合法说,第一个人是有智慧的人,他能够拒绝一切生灭的有为的快乐,他也能够不招受痛苦。第二个人是一个愚痴的众生,贪染这个世间的有为快乐,就接受到无常破坏之苦。所以这个地方讲多欲为苦。我们对人世间的东西,你越执著越痛苦,因为它是无常。

多欲为苦,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。这个就把贪烦恼的过患扩大来说。我们整个生死的痛苦,生死的相续,怎么来的呢?从贪欲起,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。这句话,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。我们生死的果报主要是有漏业,有漏业当中,最主要是贪爱的烦恼,这个叫做发业无明。这种发业无明贪爱的烦恼起来活动,会使令我们造作三界的有漏业,由有漏业,招感三界的果报。这个贪,它所扮演的角色是一种发业惑发业无明。

其次叫做润生无明,润生无明怎么说呢?就是我们一个人中阴身的时候,比如说,这个人应该要堕落到地狱去,那么他感到全身很寒冷,棉被再盖几件都不觉得温暖。这个时候,他的中阴身会发现一个很温暖的地方,起了一念的爱取烦恼,就冲过去,就到火烧地狱去了。乃至于我们人道的投胎都是这样子。

换句话说,我们一个人的投胎,必须有他的有漏业,有发业无明所造的有漏业为亲因,还必须有中阴身一念的爱取的烦恼,当作一种增上缘。爱取烦恼就是润生,滋润这个有漏的种子,使令它结果。所以阿罗汉,虽然八识当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有漏业种子,但是他三界的爱取烦恼断了。那么他没有这种润生无明,即使还有很多的种子存在,但是不能够滋润它发芽,不能够感果。所以这个讲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。

怎么办呢?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。佛陀告诉我们,一个修行人生活越平淡越好,名闻利养、眷属,是越少越好。我们凡夫的眼光看到说,哎呀,这个人是个大企业家,乃至于这个人是个帝王。但是我们看看顺治皇帝他那个偈颂:朕为大地山河主,忧国忧民心转烦。从这个偈颂,我们可以体会做帝王并不是快乐,忧国忧民心转烦。

这个地方讲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。一个学佛人,我们的目标,是以今生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为要务。在三界有限的生命当中越平淡越好,维持我们生命能够相续就可以了。这样子的话,有很多的时间在佛法上用功。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。

这个地方是说明贪烦恼的过患生苦为业。

微信分享

微信分享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

链接已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