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这样一则寓言:从前,有一匹自视甚高的千里马和一头默默无闻的毛驴。千里马时常讥笑毛驴道:你真没出息,日复一日围着磨盘打转,哪像我能够四处奔驰,见识广阔的世界。你这样活着,还有什么意义?毛驴听后,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羞辱,愤而出逃。主人发现毛驴失踪后,便将绳子套在了千里马身上。千里马万万没想到,祸从口出,自食恶果,不得不代替毛驴拉起了磨盘。
俗话说:三斤鸭子两斤嘴。生活中,多少冲突,甚至惨剧,都与言语有关。口业的危害到底有多大?我们如何变成一个会说话的人呢?
列夫托尔斯泰曾说:祸从口出,我的嘴巴就是我的敌人。语言,既是凡夫最容易造作的恶业,也是世上最残酷的武器,杀伤力极大。
有一位老艺术家,对独生女要求特别严苛。哪怕女儿已经读到了美国常春藤大学博士,她依然对女儿十分挑剔。一次,她去美国看女儿,两人再一次吵了起来。女儿问: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有办法让你满意?她冷漠地回复: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?女儿听罢,翻身就从阳台纵身跃下,没有救回来。一句讥讽酿成人间悲剧。
《菜根谭》中说:口乃心之门 。逞一时口快,常常伤人而不利己,还会流失平时修积的功德。正如《大方便佛报恩经》云:一切众生,祸从口出。佛陀因此教导我们,对自己的嘴巴要如防火一般。因为大火能烧掉一世的财富,但口业却能烧毁七圣财。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少造口业呢?
憨山大师《醒世歌》云:从来硬弩弦先断,每见钢刀口易伤;惹祸只因搬口舌,招愆多为狠心肠。因此,佛子应修持以下几点:
不妄语
《大智度论》云:妄语者,不净心,欲诳他,覆隐实,出异语,生口业,是名妄语。很多人不会故意撒谎,但善意的谎言等小妄语,总会时不时说上几句。长此以往以恶小而为之,也会习惯成自然,终有一天会失去他人的信任。
股神巴菲特曾分享过一则职场故事。
有个年轻人去面试,突然一个老人冲过来说:上次在公园,你救了我女儿,太谢谢你了!年轻人回答说:老先生,您认错人了。老人还是坚持说:就是你,不会错的。年轻人安慰道:我知道你找恩人心切,但我真的不是你要找的人,我也没有在公园救过人。入职后,他和同事谈起此事,同事笑他:他是我们老板,也没有女儿,那只是一个考验,看你的人品过不过关。
可见,人与人相处,聪明不如诚实,精明不如厚道。内在的真诚与坦荡,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不恶口
《增广贤文》云:好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在生活中,我们常常对他人彬彬有礼,却对最亲近的人使用语言暴力,甚至是拒绝交流的冷暴力,殊不知这才是一种莫大的伤害。
生活中这些话会从你的口中说出吗?
习惯性反问:自己不会看吗?这样行不行心里没点数吗?
习惯性比较:你看看人家我小时候要是像你这样,早被打死了。
习惯性打击:你为什么总是这样、废话!
习惯性讽刺:你这个样子,还是算了吧、你能做成什么事?
习惯性施压:为你付出那么多,你对得起我吗?没良心。
心理学家曾这样感慨言语上的虐待,无异于灵魂上的谋杀。差评师一般的父母、伴侣,会成为亲人心中难以消散的梦魇,使他们深陷自卑的泥潭。
不两舌
《正法念处经》云: 复有口业名为两舌。于和合者,共作业者,破坏语说。如是语者,成就两舌。两舌指背后搬弄是非,无端议论他人。而今,随着网络的普及,许多人在虚拟世界中,肆意捕风捉影,中伤他人,大过嘴瘾,使得网络暴力成为了一种新型的、危害广泛的共业。《增广贤文》云:来说是非者,必是是非人。热衷于传播流言蜚语、搬弄是非,不但会伤及无辜,最终也危害自己。
不绮语
绮语指无利无义之语,谈天论地,喋喋不休,八卦长舌《墨子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:
有一次,子禽问老师墨子:多说话有好处吗?墨子回答说:蛤蟆、青蛙,白天黑夜叫个不停,可没有人听它的。雄鸡在黎明按时报晓,众人皆知,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?
常言道: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与其沉溺于无谓的家常闲谈,不如把时间倾注于个人成长的修行与精进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