乔治·伯内·萧
拾遗
平等
被虏
悟妙法师
布鲁达克
在《维摩诘经》中,谈到“直心是道场”。正直心、质朴心、真诚心才能够趋近于道,与道相应。谄曲心、虚伪心都离道甚远。如果挟带虚假心修行一辈子,终归是 “泥牛入海无消息”。特别是净土法门,净业行人是靠感应道
每个人都应该恪尽自己的分,你有什么样的社会角色,你做好你的本分,不要去计较其他人对我是不是尽分,你先做好自己的。你不做好自己的,你先责怪:你对我怎么怎么样,那就斗争坚固,实际上就是恶性循环。
我们无量劫以来都是无明熏真如,熏得越来越昏迷,熏得越来越颠倒。现在我们就路还家,以真如熏无明。在哪里跌倒,在哪里站起来,不需要另外起照,就在这一念。念头原来是念五欲六尘,现在就抓住这个念头来念佛的名号
往生的先决前提是信愿,乃《观经》中所述三心: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。这三心内涵亦是贯摄于此三愿,即十八愿表述为“至心信乐欲生”,十九愿表述为“至心发愿欲生”,二十愿表述为“至心回向欲生”,此乃三愿之
我们在无明的长夜当中酣睡不能醒过来。当我们忆佛念佛,声声佛号唤醒梦中人,我们就从恶梦里面醒过来,醒过来就觉了,觉了你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。
“不断光”是对治众生的懈怠。凡夫众生都是会间断的,这段时间兴趣来了他去念佛、诵经、拜佛很精进。但过段时间都又晾在一边了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一曝十寒,所以道业永远不能进步。阿弥陀佛的光明里有“不断光”,
《弥陀疏钞》是一部广大而精微的注疏,知识面非常广,义理也很深邃,我们平时比较少接触。所以,大家平时要多思惟。遇到不懂的名相概念要多查辞典,不大理解的地方反复听闻,用读诵、抄写的方法熟悉疏文。对疏钞各个
因为无量劫以来,我们都是发求名、求利、求五欲、争强好胜等等五欲六尘之心。所以,要在我们凡夫染污的心里面发一念求佛果的心,很不容易。正因为不容易,它才非常珍贵、功德甚深。
看现在很多人,由于生存压力很大,想的事情很多,常常失眠。其实这六字洪名,阿弥陀佛就是最好的安眠药,你睡眠之前你念一段时间佛号,再躺下来,又和着佛号睡眠,就容易进入睡眠状态,提高睡眠质量。不要去天天吃安
学习的方法主要通过研讨圣言量(净土五经)以及净土宗祖师的著作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立正信、正见的两个重要的参照系。如何建立这两个参照系?还是要有一个由生变熟、熟能生巧的过程,由此得下钝功夫——读诵、抄写、
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,其愿力是真诚心流现出来的,我们要感通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也得用真诚心。
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,释迦佛已经灭度了,弥勒佛还没有来到这个世间。所以在第四尊佛、第五尊佛之间这样的一个空荡的时间,众生就很可怜了,他依靠什么呢?净土经典告诉我们,我们还有一个能依靠的佛,就是阿
末法众生要做到真诚是很难的。一方面,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,充满了虚假的种子,谄曲、虚伪已是顽固难改的习气;另一方面,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谋取利益,为了面子(我执),我们经常充满机心地做人、做事,不想吃亏。
不杀生在佛教徒看来,落实在吃长素,如果万一吃不了长素,吃花素——六斋日、十斋日或者初一、十五。那即便说你连长素、花素都吃不了,烦恼很重,离开肉就下不了饭,那善巧方便,你最低限度,不能在家里杀生,你就买
净业行人首先要对自己真诚,关注自己心底的念头。对自己真诚,就能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,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,无有出离之缘,以此降伏我执、我慢,全身心投靠阿弥陀佛,祈盼救拔。以深信愿,执持名号。果能
你能够弘扬净土法门,劝勉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你把这个劝进行者的功德回向往生,也必定能满你自己往生极乐世界的愿。为什么呢?这是自他不二,由你劝勉的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就一定决定你能往生。
“南无”是梵文直译过来的,音译。为什么没有翻译一个中文的什么呢?是由于“南无”包含多种意思。比如包含恭敬、礼拜、归命、归元、救我这些意思。那这些意思你选哪个意思呢?选一个意思丢了其他的意思,所以在佛经
净土法门是圆顿、直捷的大乘佛法,具有诸多超越、深奥的地方,确实令人难以相信。因为我们都处在一个世间常识的思维范畴当中,对这种超然的存在——法界中有阿弥陀佛,娑婆世界之外有极乐净土,我们常常感觉比较陌生
一个不发菩提心,不求生净土的修行人,他的结局跟一阐提、恶人相比,只是有一步之遥的差距。恶人当生下地狱,一个不求生净土的修行人是第三世下地狱。
你见到他人去做善事、好事,你要发欢喜心,要说赞叹的语言。你这样去做,也是在修福德,你用你的心随喜,用你的口去赞叹,你的福德也修到了。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