乔治·伯内·萧
拾遗
平等
被虏
悟妙法师
布鲁达克
无量劫以来在这个牢狱里面待久了。你说:“给你自由,你出来吧。”他都怕自由,他已经习惯了这不自由的情况。有些人待久了,他不愿意出来。在五欲六尘、恩恩怨怨、人我是非里面待的太久,如油入面,生起不出离之心哪
我们要常常把这个娑婆世界的苦和极乐世界的乐,作一个鲜明的对比。通过对这个世间的苦的认知产生厌离娑婆的心,对西方极乐世界安乐、幸福的认知产生欣慕净土的心。如果厌离娑婆、欣求净土的愿心成立,那么你就能凭着
我们当下这一念心就好像一根线,你要抓住这个线头。名号就像一颗颗珠子,把这个珠子都穿在线头上。这句佛号,你都能够穿得起来,每一念你这个念头都不跑,都在弥陀名号当中,这就是“净念相继”。
为他人所欺,别人骗你,一骗一个准。被人骗了,这是你常常的妄语所感的果报。
一个人被什么所熏习,就看他交什么样的朋友。有好的善友,我们去结交;没有好的善友,尽量自己独处。哪怕是独处,也不要去交那些有损害的朋友。
常常有人只顾得修福,而不去修智慧。这种人在轮回的过程当中,等他得到大福报的时候,常常迷惑颠倒;一迷惑,他就会造业。如果只修智慧而不修福,那可能他转生就是福报很薄,资生用具很少,生存都有问题。
有一种情况看过去是恶终,但实际上不一定是真正的恶终。我们业力凡夫,不一定看得清楚。比如说有个放牛的小孩,他采花来供佛,走在路途中的时候被牛的角给顶死了。这看过去是一个好事——采花供佛;竟然被牛给碰死了
念佛就具足六度万行,具足戒、定、慧。念佛执持这句名号,由于他一法具足一切法,一切的功德都在弥陀的名号里面。
在助念往生的过程当中,一定只能念佛号,不能搞其他东西。为什么呢?往生的正因,是信愿持名。助念是什么,帮助那个病人保持往生的正念、愿往生心。
对去世的父母,子女要赶紧作功德:放生,印经,建寺,造佛像等等;把这些功德回向给父母,才能帮助父母的神识。不是在世间去大搞排场、大吃大喝的。你大吃大喝,又是杀猪、宰羊,不仅没有帮助父母的神识,还让父母神
净土法门不在于你业障的多少,就在于你有没有信心。最大的障碍是怀疑,你没有怀疑,有信心,那决定能够带业横超。
对于“一心不乱”,有诸多的解释。从天台家来说,一心不乱又分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。事一心不乱就是执持名号,能够伏灭见思惑,就能得到事一心不乱。进而执持名号,能够破无明,就能得到理一心不乱。
《般若经》谈到,如果一个菩萨只是舍金银七宝去布施,但是他没有发“成佛”的菩提心,没有发“救度一切众生”的心,那么虽然经过“恒河沙劫”这么长的时间来布施金银七宝,他所得到的福德还是少的。同样一个事,你发
《大集经》里面讲,若有众生,于过去世,或诽谤佛法,或诽谤圣人,或于说法者作种种障碍,或抄写经典遗漏文字,或者损坏其他的善法,或者暗藏其他的法门,有这些恶业的因缘,今世得盲人之报。所以如果眼睛不能看到东
佛教告诉我们,如果今生不种下苦的因,来生就绝对不会有苦的果。那换句话说,我们今生遭受这么多的苦难,是由于我们原来造了不好的因导致的。这需要我们去直面它的,绝对不能奉行驼鸟政策去回避的。
在历史上有真正的儒家,他打好了基础,如果他出家就能成为高僧。所以真儒和高僧是一体的。我们中国很多佛门里面的祖师,他对于儒家都非常精通的,而且在践履上都是很到位的。所以他一出家修行佛道,如顺水扬帆很快能
什么叫杂修?就是修其他的法门,指向其他的目标。这跟净土往生一法来相比,叫杂修。我们甚至说,你修其他的法门——宗门、教下的法门,你最终还是导归西方极乐世界,都属于正修。
什么我们会贪恋执著?是由于把一切外境——六尘,认为是真实的,这就会引发我们的执著。这种执著就使我们的心量狭小,就开发不了智慧。当我们知道一切法如梦、如幻、如化、如影的时候,我了知它的空性的时候,我就不
原来有一个人,他七世都是宰羊的,但是他都没有堕到三恶道里面去。这是由于他过去生的善因先成熟。但是七世之后,他杀羊的罪过就一一都要偿还了。所以在这世间上恶人得福报,大概都是这种现象。我们作如是之观,就不
专持名号,这是正行、正因。但同时净土法门又是一个普门——可以普摄一切根机的。所以你能够发菩提心,修通途的六度万行,包括参禅、教下,你只要把这个修行的功德,能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也是可以往生的。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