乔治·伯内·萧
拾遗
平等
被虏
悟妙法师
布鲁达克
「行善,必须从改正过失开始做起。改正过失的方法,首先要发起羞愧心。试想,我为什么一事无成呢?这都是由于过分沉溺于逸乐,受到世俗的欲望所染污,做了不合义理的事,以为人不晓得,毫无一点羞愧心。就这样日益沉
「处世不必邀功,无过便是功;与人不求感德,无怨便是德。」《菜根谭》·洪应明编
「复次,地藏,未来世中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于佛法中所种善根,或布施供养,或修补塔寺,或装理经典,乃至一毛一尘、一沙一渧,如是善事,但能回向法界,是人功德,百千生中,受上妙乐。如但回向自家眷属,或自身
【应事接物见涵养】无论处事、待人、接物,心中常常有优裕从容、游刃有余的感觉,忙而不乱,才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功夫。这是从内心修养表现于外部的谈吐举止,自然就是镇定从容,而要达到这样的修养功夫,首先就要克
「做慈善事业,关键在于发心的纯正与否?要以大公无私、深信因果、绝对奉献的心来做,不能有私心杂念,不能为名利而做,不能图个什么;发心的义工个人,不能计报酬,所谓能施、所施、中间事物都不可得。以佛法的法性
「大师初出家时,一次到一居士家。其家皆信佛,婆媳儿女各供一佛,于长供桌上各占一段。媳妇掸灰,只管自己佛像,也不帮婆婆掸一掸。大师见了十分痛心,这家人连敦伦尽分都没做到,表面信佛,实则以身谤法。大师当场
【为何彻悟大师将数十年积稿付之一炬?】彻悟大师初率众参禅,津津不倦,十四年如一日,声名远扬。后因病以念佛祛疾,继思念佛法门乃诸大菩萨、祖师和善知识异口同赞,我何敢不归命?由是归心西方净土,专修念佛,中
「民国江西刘开难,近弱冠,以佛为迷信,后梦读《华严合论》,叹不思议乃发心向佛,渐悟念佛切要,常嘱人求生净土。后抱病,家人礼佛求寿,开难呵之令改求佛接引,昏寐中有请做冥官有请升天,均拒之,预知往生,自诵
「浓于声色,生虚怯病。浓于货利,生贪饕病。浓于功业,生造作病。浓于名誉,生矫激病。」《格言联璧》
「印光大师幼时,曾被同村人霸道蛮横地打了两耳光,头痛欲昏,但大师心地宽厚,忍了下来。大师生平不提此事,晚年为劝人和解,说道:我当年固然示弱,示弱又何妨呢!希望你学我的示弱,不要把新名词之竞争二字,奉为
「人生难得今已得,佛法难闻今已闻。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?西方急急早修持,生死无常不可期。窗外日光弹指过,为人能有几多时?」辑录·《德森法师劝念佛偈》
「费千金而结纳势豪,孰若倾半瓢之粟,以济饥饿!千楹而招来宾客,何如葺数椽之茅,以庇孤寒!」《格言联璧》
「读书即未成名,究竟人高品雅。修德不期获报,自然梦稳心安!」《格言连璧》
【夙生怨对,咸蒙法益,而得解脱,永免寻仇报复之苦!】人间一切争持嫉妒诈欺诬陷掠夺残杀等种种构怨行为,莫不起因于自私自利之一念。佛法破除我执,印造经像,普益人间,为不可思议之法施功德。法雨一滴,熄灭怨对
「心能作佛,心作众生,心作天堂,心作地狱。心起者,一念之萌也。一念虽微,感动天地,关通鬼神。人能起一善心,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灵符,斩群邪之慧剑,渡苦海之慈航,照黑暗之明灯。若起一恶心,则三途现前,沉沦
「凡人妄想不一。或追忆数十年前,荣辱恩仇,悲欢离合,及种种闲情,此是过去妄想;或事到眼前,可以顺应,却乃犹豫不决,此是现在妄想;或期日后富贵荣华,子孙发达,等一切不可必成之事,此是未来妄想。照见其妄,
「今人视佛经如故纸,杂物与经乱堆,而手不盥洗,口不漱荡,身或摇摆,足或翘举。甚至放屁抠脚,一切肆无忌惮。唯欲灭佛法魔王,为之赞叹,谓活泼圆融,深合大乘不执著之妙道。真修实践佛子见之,唯有黯然神伤。阅经
「《中诫经》曰:人若为一恶,意不安定。为十恶,气力虚羸。为二十恶,坎坷衰耗,凡事乖张。为五十恶,终无匹偶。以至百恶,水火为灾,非横牵引,刑法恶死。为五百恶,子孙绝嗣。夫积恶满盈,祸及后世。自身地狱,又
「人世间,能够享有千金产业的,他一定是个拥有千金福报的人;享有百金产业的人,一定是有百金福报的人;遭到饿死的人,也绝对是命中注定应遭饿死果报的人。上天只不过是根据每个人所造作的善恶质性,使他获得应有的
「《万善先资》云:孕妇食兔,子则缺唇。食雀,子则雀目。食蟹,子多横生。食鳖,子则项短头缩。食鳗鱼鳅鳝,子多难产。皆气质随物类之气质转变所致。况肉皆含毒,以杀时恨心所结,故食肉之人,多生疮病,瘟疫流行,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