宽运法师
噶玛噶举
尸林
大圆满法网站
乞命
国际素食日
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,不惟我们要练习劳动。佛陀释迦牟尼,在平常人想起来,在世时,总以为同现在的方丈和尚一样,有侍者师常常侍候,佛自己不必做什么。但其实是不然,有一天,佛看到地下不很清洁,自己就拿起扫
义狗救猪【丰子恺·《护生画集》】血肉淋漓味足珍,一般痛苦怨难伸,设身处地扪心想,谁肯将刀割自身?——陆游《示小厮诗》
「不要事事如意,常有事不足处方好。才事事如意,便有不好事出来,历试历验。邵康节有诗云:“好花看到半开时。”」《格言别录》
【改过之改】省察以后,若知是过,即力改之。诸君应知改过之事,乃是十分光明磊落,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。故子贡云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。过也人皆见之,更也人皆仰之。”又古人云:“过而能知,可以谓明。知
「群居守口,独坐防心。」《格言别录》
「识不足则多虑,威不足则多怒,信不足则多言。」《格言别录》
「恶果,是过去恶因之所造成。欲免苦果须去苦因,过去已种之苦因,念佛忏悔乃能消除。现在若不再种苦因,将来即可免受苦果。何谓苦因?贪嗔痴三毒是也。何谓善因?济人利物是也。若人人能明此因果之理,则诸恶莫作、
【闻谤不辩】古人云:“何以息谤?曰:无辩。”又云:“吃得小亏,则不至于吃大亏。”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,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。——辑录《改过十训》·弘一大师开示
【惜福】诸位要晓得,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,也只可享受三分,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。或者能发大心,愿以我的福气,布施一切众生,共同享受!—— 辑录《青年佛教徒应该注意的四项》·弘一大师开示
「天不足在西北,地不足在东南,天地尚且有缺陷,何况人哪得有全福的?享了财的福,或缺了寿,或缺了后嗣。财多业重,毒害子孙。愚的多财,定做歹事倾家;贤的多财,也要利令智昏,渐生骄奢。况子孙命该富,虽无立锥
母鼠救子【丰子恺·《护生画集》】夜静电灯熄,屋梁有落月,我从微光中,静看鼠娘出。东寻又西找,皇皇复汲汲,行至土碗旁,其乐不可遏。匆匆衔一子,急急进土穴,憧憧十往来,好事方完毕。我爱除鼠患,更爱好生德,
【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·第四十八愿 】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不即得至第一忍,第二、第三法忍,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,不取正觉。—— 《佛说无量寿经》
「眼不肯看善书、耳不肯听善言、心不肯信善事、口不肯说善缘、足不肯到善地,五条善路断绝,根器就坏尽了。任性贪鄙,一文不舍,然而却一心望富贵、望长寿、望子孙好,哪知孽重祸来,犹如雪消霜散!这等极愚之人,虽
「有一种为官之人,平日重交富贵,轻弃微贱,不思量访问民情赤子的痛苦,不见不闻,轻蔑性命,祸报必然。善人做官,第一重在爱民,冻饿的民,要代天设法养他,愚蒙的民,要代天设法教他,恶民要他合天道,奸民要他免
「何以息谤?曰:无辩。何以止怨?曰:不争。」《格言别录》
「人处变故,只宜静守,不宜躁动。即使万无解救,而志正守确,虽事不可为,而心终可白。否则必致身败,而名亦不保,非所以处变之道。」《格言别录》
「有种人,别人略有做的不周地方,便要怀恨在心,念怨不休。这是福报极薄的表现。哪怕就是显受人辱,明被人欺,若使时时记在心里,冤恨孽缘就不可解了。善人度量宽,福量大,除了君父兄弟的大仇,其余概不计较,顿时
「人的丑事,说出可羞,应该包瞒,原无实据,却要去形容他人的阴私暗昧的事,这种恶薄口业,最犯神怒。若使他人终身受污,不能辨雪,更大伤阴德,折尽平生的福。善人极戒口过,见人的丑行私事,就像自己的一般,终身
「人的大病,只在妄想。岂知名利二字,是命里判定的,丢了眼前本分,钻谋险路,终究无益。分外营谋,反而会消损本分应得的福报。贪财不知足的人,势必刻薄鄙吝,总是小算盘百般算计,日后自有大算盘来一算!日日做无
「善人的度量,一向是最宽宏的。凡受人欺侮,不堪情状,虽受不该受的辱,旁人未免不平,但在善人看来甚是平淡,只会责备自己的德薄功浅,不能够感动的了他人。心里反省着,这个辱,是我应该有的。从此闭门静想,愈要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