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喜法师法语
海涛法师菩提心语
亲与子
诀别之音
众生之家
明奘禅师
【惜福】从前,常有人供养给我好的衣服,或别的珍贵之物。但我大半都转送别人。因为我知道,我的福薄,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。又如吃东西,只是生病的时候吃一些好的,除此以外,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。——
「见他人妻女的美貌,便起了奸邪的私心,这个念头一起,虽无实事,已难逃鬼神的祸罚。万恶淫为首,愚人不知利害,作此罪孽,今讲其祸害:男女各有配偶,这是上天定的伦理。乱了天伦,使得他人的家庭情义乖离,便与披
「愚人总是看不见自己的过失,哪怕明明知道过失,又不肯去改正,便是有意故犯的恶了!善人日日发愤改过,凡口过、身过、心过,有失毫厘,绝不能自恕,如芒刺在肉,速要剔出,如毒蛇咬指,速要斩除,渐渐打扫得心头清
「视人之善,犹己之善。视己之善,犹人之善。念念同观,亘古无间。法界偕游四德城,方满最初宏誓愿!」《寒笳集》·藕益大师(書)弘一法师辑
「作善的人,人皆敬之,天道佑之。有富寿康宁的福,不求自至;有居官受职的禄,不谋自来。作善的人,邪神都要退避他,疫魔疠鬼,不敢侵犯;正神常要拥护他,所以消灾解厄,平安吉祥!」辑录《太上感应篇直讲》
【自尊】万万不可以随便,凡事全在自己做去,只要有高尚的志向,没有做不到的。诸位如果作这样想:我是不敢希望做高僧、做大菩萨的。那做人做事就随随便便,甚至自暴自弃,走到堕落的路上去了,那不是很危险的么?年
「念佛一事,最要在了生死。既为了生死,则生死之苦,自生厌心;西方之乐,自生欣心。如此则信愿二法,当念圆具。再加以志诚恳切,如子忆母而念,则佛力、法力、自心信愿功德力,三法圆彰。犹如杲日当空,纵有浓霜层
「人生世间,第一要亲近良师善友。有良师善友,便可归于正道。否则,燕朋相聚,便日沦于下流!」辑录《印光法师文钞》·复吴希道居士书
咬得菜根百事成【丰子恺·《护生画集》】口腹贪饕岂有穷,咽喉一过总成空,何如惜福留余地,养得清虚乐在中。——苏轼《戒杀诗》
「常有一面出资放生,一面仍照常杀生、食肉者。虽有放生之小功德,恐难敌杀生之大罪过!戒杀吃素,是彻底办法。否则,今日出钱买些生放,日日买生自杀,或买于杀而卖者之家,仍是一暴百寒,何能消自他之宿现杀业?若
【惜福】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,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对联,上联是“惜食,惜衣,非为惜财,缘惜福”。我念熟了,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,我都十分注意,就是一粒米饭,也不敢随意糟掉。母亲也常常教我,身上所穿的衣服当
施恩即望报,吾非斯人徒【丰子恺·《护生画集》】脱泉虽已久,得水犹可苏,放之小池中,且用救干枯。水小池狭窄,动尾触四隅,一时幸苟活,久远将何如?怜其不得所,移放于南湖,南湖连西江,好去勿踟蹰。施恩即望报
「每见财多福薄的人,看人急难,漠不关心,重己财似山,轻人命如毛,上天看来,这便是最凶狠的人。所以水火盗贼,疾病横灾,以及子孙赌荡等报,必遭一二,破散家财。儒释道三教中常说,积财不肯散施,必有奇祸,岂是
「不偷盗者,即是见得思义,不与不取也。此事知廉耻者,便能不犯。然细论之,非大圣大贤,皆所难免。以公济私,克人益己,以势取财,用计谋物,忌人富贵,愿人贫贱。遇诸善事,心不认真。凡见急难。漠不速救。于自心
「归依三宝,真实修持才得了脱生死往生西方!既归依佛,当以佛为师,自今以始,至于命终,虔诚敬礼,一息不容稍懈。再不可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。既归依法,当以法为师,自今至终,不可再归依外道典籍。既归依僧,当
「人做邪僻之事,慢慢的向黑暗路走去。善人不是仅仅只为他担忧,更要百计劝化他改悔,改悔了,我忧方宽。人做向善之事,慢慢的向光明路上来,善人不是仅仅只为欢喜,更要百计鼓兴他成就,成就了,我乐更畅。现今人只
「作恶的人,人人都厌恨他,这是因为公道在人;作恶的人,必受刑罚,必受祸害,就像跟定他的一般;作恶的人,凡吉的化做凶了,庆的变做祸了,吉祥吉庆,不与他凑合;作恶的人,每每遇凶星恶煞,便遭了灾殃,这是自投
【不说人过】古人云:“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,岂有功夫检点他人?!”孔子亦云: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。”以上数语,余常不敢忘。——辑录《改过十训》·弘一大师开示
【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·第四十二愿 】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。住是三昧,一发意顷,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,而不失定意。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—— 《佛说无量寿经》
「凡假名士、假道学、假节义等沽买虚誉之类,欺世盗名,极是折福。善人务实,朴朴质质,做善事,不故意避名,也无一丝一毫好名利的心。更何况奸巧害人的心呢?佛经说,修桥补路,不如先平心地。善人的心地,犹如青天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