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菔有子芥有孙
倘使羊识字
世界素食主义名人——素食观
佛经故事
法王晋美彭措
释贤宗法师
「事不可做尽,言不可道尽。」《格言别录》
「吾人所居世界,具足三苦八苦。无量诸苦,了无有乐,故名娑婆。译为堪忍,谓其中众生,堪能忍受此诸苦故。然此世界,非无有乐,以所有乐事,多皆是苦;众生迷昧,反以为乐。如嗜酒耽色,畋猎摴蒱等,何尝是乐?一班
「小人乐闻君子之过,君子耻闻小人之恶。此存心厚薄之分,故人品因之而别。」《格言别录》
「放生之意义,即是使大家发心护生。如人人能护惜生物,不加残害,则物尚不忍杀,何况杀人?自然杀劫可消,而国运可转。但世人常有一面出资放生,一面仍照常杀生、食肉者。如此,虽有放生之小功德,恐难敌杀生之大罪
「佛之所以成佛,常享真常法乐。众生之所以堕地狱,永受轮回剧苦者,皆不出乎因果之外。凡人欲治身心,总不能外于因果。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有其因必有其果,不差毫厘。所以不独世间人,皆在因果之中,即菩萨佛,亦
【不文己过】子夏曰:“小人之过也必文。”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。——辑录《改过十训》·弘一大师开示
投奔【丰子恺·《护生画集》】送岁鞭炮声断续,四邻割鸡群鸡哭,忽然一鸡飞入屋,奔奔慑慑榻下伏。尔既投我我应畜,节缩我粮供尔啄,怜尔无辜遭惨毒,留作长生报晓喔。林禽无粮无拘束,家畜有粮愁烹戮,从兹跳脱冤债
「学佛之人,凡非自己妻室,无论良贱,均不可与彼行淫。行邪淫者,是坏乱人伦,以人身行畜事,来生便做畜生。邪淫之人,必生不贞洁之儿女,谁愿自己儿女不贞洁?世人以行淫为乐,不知乐只在一刻,苦直到终身与子女及
「今人不明因果之理,故多私欲填胸,无恶不作,只知有己,不知有人。讵知利人即是利己,害人甚于害己。佛言: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”如今生所作所为皆是恶事,来世安能免受恶果。若今
「青天白日的节义,自暗室屋漏中培来。旋乾转坤的经纶,自临深履薄处得力。」《格言别录》
「持念佛菩萨名号,必须恳切至诚,自可所愿皆遂。倘仍悠悠忽忽,则亦只得悠悠忽忽之感应,决不能如愿悉偿。欲学佛法,必须要敦笃伦常,恪尽己分。闲邪存诚,克己复礼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戒杀护生,屏弃酒肉。信愿
【改过之省】既已学矣,即须常常自己省察,所有一言一动,为善欤?为恶欤?若为恶者,即当痛改。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,又于每日临睡时,再将一日所行之事,详细思之。倘能每日写录日记,尤善!——辑录《改过十训》·
「凡人根器薄,福气薄,见善不为。善人凡一切身外之事,不相干涉,惟善是身内的至宝,生时不能带一物来,只带得善来;死时不能带一物去,只带得善去。这个贵,胜他世间的贵;这个富,胜他世间的富。所以积德行善,不
「人的福报是有限的,享一分便减一分。积来的福报却是无限的,广行善事,则授福一分,便可积福十分。日行救济事,性情舒畅,血气和平,梦里清静,有说不尽的风光,说不尽的安慰。喜把善书看,喜与善友谈,善中滋味愈
「余下劣凡夫,安分守愚,平生所务,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。今老矣,倘有问者,必以此答!」《晚晴集》·弘一法师辑
将人试比畜【丰子恺·《护生画集》】每馔必烹鲜,未见长肌肉,今朝血溅地,明日仍枵腹。彼命纵微贱,痛苦不能哭,杀我待如何,将人试比畜。——苏轼《戒杀诗》
【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·第三十二愿 】设我得佛,自地以上,至于虚空,宫殿、楼观、池流、华树,国土所有一切万物,皆以无量杂宝、百千种香而共合成。严饰奇妙,超诸天人。其香普薰十方世界。菩萨闻者,皆修佛行。若不
「利关不破,得失惊之;名关不破,毁誉动之。」《寒笳集》
「纵令大孝尊亲,极世间之孝养。富贵学问盖世,亦幻梦中所现之虚华幻相。至现过之后,又有何实迹可得哉。则凡功名也,儿女也,学问也,名誉也,究于生死分上,了不相干!」辑录《印光法师文钞》·复叶沚芬居士书一
「放开怀抱,看破世间,宛如一场戏剧,何有真实?」《晚晴集》·弘一法师辑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