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2-27 大安法师
非浊者,云有则不受一尘。非清者,云无则不舍一法。无背者,纵之则无所从去。无向者,迎之则无所从来。言即此灵明湛寂者,不可以清浊向背求也。举清浊向背,意该善恶、圣凡、有无、生灭、增减、一异等。
好,先看这几句。表达这种心性的情形都很难正面给出一个定义,所以常常用一种否定性的语句来表达。
非浊非清,浊就是有的意思,具足一切法,就叫有。
这个心性当中是非有,那为什么叫非有呢?非有、非浊就是不染一尘的意思。
这个自性,离开一切法的差别之相,所以非浊。
说它是有,主要是从假谛、俗谛的层面,从缘起法的角度,说心性是有。但有的当下,它不受一尘。
不受一尘就是它是真谛。所以既然是不立一尘,它就是非有,非有就没有浊,何浊之有?
这里就用这样的表达形式,既不能说心性是有,也不能说它是无。
说有呢,它不受一尘,就叫非有、非浊;但你也不能说它是无,即是非清,就是你不能执著认为它是无。
为什么呢?云无,则不舍一法。无就是空,不立一尘才叫空,但是我们自性具足一切功德、具足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、具足一切法。
它不是断空,不是顽空,所以你不能说它是空,空则不舍一法,就是这个意思。
正因为我们自性具足一切法就叫如来藏,所以不舍一法就叫非空。
我们再来看无背者,纵之则无所从去这句话。
无背就是没有背离,舍这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就叫背。如果有这种情况才能说有背,但实际上,想放纵心性出去,是无所从去,没有一个去来的东西。
因为一切法mdash;mdash;一切空间、一切世界都是在我们自性里面,没有说从这里到那里有一个主客体空间的东西,在现象上有从南到北,但是在自性的本体方面没有东南西北,所以佛才说西方净土就在当处,阿弥陀佛去此不远。
等证到了念佛三昧,不离跬步,当下地面就涌出四色的莲华,不出庭院就有七重行树围绕。
你想纵、想背,想去什么地方,到哪儿去呀?当下就是啊,所以就叫无背。
无向就是我们的心性非从远处来,无处可迎。如果你真有迎的话,它就有一个地方可以来,才可以叫做向。但实际上,它是无形无住啊,就是如来者,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故名如来。
最后就是说,我们自性的那种灵觉光明和湛然寂静的心体,没有来去,没有背向,不可以用空有、向背去求。
标举这个清浊、向背,实际上也就包含着其他的善和恶、圣和凡、有和无、生和灭、增和减、一和异呀。在这样一个对待的法里面,去求灵明湛寂的心体,也是不可得的。
比如善恶、凡圣,孟子讲性善论,但你看幽溪尊者传灯就写了个性恶论。讲性善、性恶,你都不能说他错。
孟子是从事造的这一边来说性善,那天台祖师从理具的这一边来说有性恶,这两者它都能够成立的。
但是在湛寂的心体当中,是离开了善恶的。善不能成立,恶就没有它存在的余地,这就是宗门祖师的廓然无圣。
梁武帝总觉得有圣凡,达摩祖师则廓然无圣,截断你圣凡的对待之心。
所以这些善恶、圣凡、有无、生灭、增减、一异,都是我们凡夫分别出来的。
凡夫分别出来的这些言说,都是名相上的假立,是妄念所施设出来的,没有实际的东西,本质上是不可得的。以上是谈这个问题。
注释:
廓然无圣:廓然,指大悟之境地。此大悟之境界无凡圣之区别,既不舍凡,亦不求圣,称为廓然无圣。此词的缘起为菩提达摩与梁武帝所作之问答。或称此一公案为圣谛第一义、达摩廓然。
开仁法师:生灭观与不生灭观
大安法师: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到极乐世界去吗
大安法师:为什么功课没做完就有怪事
大安法师:弘法利生需要剿灭个人的私欲
大安法师:念佛时就是往生时
大安法师:如果你有信心,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
大安法师:千万不要在家里杀生
大安法师:慎言慎行自求多福
大安法师:梦见千奇百怪恐怖形状的众生怎么办?
大安法师: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
大安法师:面对乞丐行骗现象护持慈悲心更重要
大安法师:持佛号以外还持其它经咒算不算杂修?
大安法师:做弥陀的使者
大安法师: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》述义(十七)
大安法师:什么是直心?为何说凡夫之心大多是弯曲的?
大安法师:怀孕后怎样让胎儿福慧增长
大安法师: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》述义(七)
大安法师:举心动念莫作坏举头三尺有神明
大安法师:印祖释《禅净四料简》—决行疑以导修(6)
大安法师:佛说阿弥陀经要解》述义(三)
大安法师: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
大安法师: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
大安法师:有关临终往生的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
大安法师:惠以众生真实之利
净土法门法师:三世因果
大安法师:丈夫喜欢打麻将怎么办?
慧祥法师:不要乱发随口愿—佛弟子须知
大安法师:贵贱贫富是何因?
道祥法师:道证法师有二不能:一不弯腰驼背,二不昏沉
净宗高僧昙鸾法师
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之具行法师
唐朝的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的故事
大安法师:应该依止的是净土五经的圣言量而不是依哪一个人
大安法师:净土宗与环境伦理
大安法师:作为佛弟子,该如何看待婚外情?
大安法师:为什么净业行人女众偏多
大安法师:"往生后,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,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"。这是不是违背因
大安法师:念佛心散乱,该如何把握?
大安法师:一件很难理解的事
大安法师:西方极乐世界有你的一朵莲花
大安法师:为什么恶人不得恶报
大安法师:宿命通一看,你还敢结婚吗?还敢吃鸡吗?
大安法师:要趁身体强壮之时办往生大事
大安法师:你不能选择自杀
大安法师:极乐世界在我介尔一念之内
大安法师:中国人的“原罪意识”
大安法师: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之第二十三大愿
大安法师: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之第三十一大愿
大安法师:净土宗是怎么传承的
大安法师: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
大安法师: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之第二十六大愿
大安法师: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之第十三大愿
大安法师: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之第十六大愿
大安法师: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之第六大愿
净土法门法师:今天社会之不安定,人心浮躁,造作恶业的人愈来愈多的原因
大安法师: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之第十二大愿
大安法师:修净土人,最忌夹杂--觉明妙行菩萨
道西法师:学佛是为今生还是为来世?
净土法门法师:恶意伤害有道德的人,要承担相应的因果
化永法师:种如是因、得如是果
普献法师: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
净土法门法师:一日一夜,万死万生,生死无间
净土法门法师:一切吉凶祸福不要去问人
普献法师:菩萨善顺之相
普献法师:收放自如
普献法师:空观浅谈
普献法师:宝积经讲记 大宝积经
普献法师:钱财露白引事端
净土法门法师:盗三宝物,一针一线,亦堕阿鼻地狱
一个冤缘相报的故事(因果轮回)
明晰因果与轮回的凄美
净土法门法师:果报是从哪里来的?
达照法师:超越死亡 第一章 第三节 佛教轮回说
净土法门法师:因要是没有缘不会变成果
净土法门法师法语:修福积德
净土法门法师法语:三大魔王-手机、电视、网络,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
净土法门法师法语:因果报应的事情,天天都在发生
净土法门法师法语:我得福,他背因果
净土法门法师法语:对于因果彻底明了,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
净土法门法师法语:见惑放下,清净心就出现了
明真法师:致万钧、道安两法师函
倓虚法师: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
煮云法师: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
月溪法师:月溪禅师答:法师说法,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,那一个心来说法?
月溪法师:月溪禅师答:法师讲经,讲佛性恒守本性,始终无有改变,佛性不受薰染,出何经典?
南亭法师:六道轮回的问题(四)
大安法师:你念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
大安法师:念佛究竟要得到什么
南亭法师: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一
南亭法师: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六
南亭法师: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一卷
南亭法师: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四卷
海仁法师: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(卷第一)-海仁老法师(10)
海仁法师: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(卷第一)-海仁老法师(12)
大安法师:狐疑不信的人 最后能往生吗
大安法师:随顺佛意名真佛弟子
大安法师:如何才能控制梦境
大安法师:临终是否一定要在佛号上才能往生
大安法师:学佛需要有正知见
大安法师:西方极乐世界四土界说以及如何往生到各土
心经
金刚经
大悲咒
楞严经
法华经
药师经
华严经
阿弥陀经
无量寿经
观无量寿经
长阿含经
地藏经
普门品
超然法师
佛教故事
佛教故事:孝的故事
佛教名词
汉传法师
汉传人物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