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善士问:
道人之间的道情应该如何恰当表达?不流于无情冷漠,但是又不减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。
法藏法师答:
懂得性格,彼此之间要有一种,末法时代相互增上、相互依存的惺惺相惜。看懂对方成为你的同学的这种不可取代的价值。
如果没有同学,怎么会有佛学院好让你读?你怎么会有一些相互磋商的可能?所以,同学的存在,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最大的恩典、保障,要感恩。
因为感恩,你就懂得欣赏他的优点;因为懂得欣赏他的优点,你就懂得去学习人家的优点。当然,他也会有缺点,那你就更有空间去包容别人的缺点。当优点扩大,缺点包容的时候,你们之间的道谊就建立在一个没有怨恼的基础上了。
你对于对方的缺点从来不包容,对优点视而不见,你们很难以建立一种稳固的真正的道谊,你只会冷漠。
如果你看到了互相为同学,互相可以很好地学习这样子的话,那道谊不是靠嘴巴的,而是内心裡涌现一种「感恩!我们有缘做同学」。这种感恩使得你的道谊不是腻,而是恰到好处,咫尺天涯,天涯咫尺,君子之交,其淡如水。
「淡如水」是什么意思?一杯水摆在那儿,摆三天,还是那个水味。君子之交为什么淡如水?不变味,水从来就是淡淡的,没有浓烈,但不会随著时间而衰减。道谊应该是这样!
基于欣赏、尊重、随学,但不打扰、不拥有,不想要拥有,拥有就会浓烈,怪味道出来。
友情不是被你拥有的,友情是被你欣赏、感恩在那裡的。拥有在那裡「你都不跟我好,你都没有多跟我讲话,你都只是跟别人讲话」分别心之可怕!你就开始怀疑,我们的友谊还算吗?这不叫友谊,一开始就不叫友谊,友谊没有这种东西,友谊没有得失,友谊不是你应付我什么,道谊更是如此,君子之交淡如水。
原标题:【佛学问答 54】道人之间的道情应该如何恰当表达?
转自微信公众号:法藏比丘的非思不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