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如何看“素食够不够营养?”

2016-06-11 素食概念

不讲“营养”讲什么?

首先,传统中医的角度,基本上没有“营养”的概念。自古中国人都不讲“营养”,而只会讲食物够不够丰富、是否充足、够不够饱、好不好吃……营养学是近代西医学的附带产物,随着微观还原论研究的发展,能够分析每一种东西的“成分”,这就叫作营养了。古代无法做这种“分析”,就无法从这个角度讨论问题了。

古代饮食不讲“营养”的话,还可以讲什么?中医更强调另一个问题,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叫“吸收”能力,古代中医则叫“受纳运化”。试想看,就算是在现代,很多在农村生活的人,饮食哪里有这么讲究?哪里按照营养学来选择食物?他们就是种出什么了,就吃什么吧;又例如古代的人,肯定没有营养学的概念吧,他们怎么吃饭的?就是好吃的就吃吧,尽量选择能找到、喜欢好吃的食物,哪里会想这个食物含有什么成份?

从中医和传统中国文化的角度看,更重视“内在”自身的修养。这就好像学习那样,比如像“填鸭式教育”那样,天天给你灌输大量有益知识,可是学生本身接受不了、或者知识程度未够,那么如何花钱去上课补习也没用;但是,假如学生本身非常聪明勤奋,即使你在穷困的农村山区,没有很好的教育环境,你也可以学有所成。

“素食不够营养”的问题来自“推卸责任”

说到这儿,或许大家也明白中医怎么看“素食够不够营养”这个问题了。“营养”是外来的东西,而中医更强调人本身能否“吸收”营养,而不太在意营养本身。假如身体健康,清茶淡饭也足够养生,假如身体本身不好,那么补的下去都没用。这也是中医有说“虚不受补”的说法,身体虚弱吃什么都未必能够补上。

不是这样吗?很多长寿老人,其实饮食也是相当随便简单;又或者深山里面的和尚,吃饭也极其清淡,还不是健康的生存着?素食够不够营养,中医从根本处就不这样提问,而是反问:“你身体是否健康,能够吸收足够营养?”一个人够不够营养,中医不把责任交给食物,而更着重自身健康与否。

这是中西医学文化的差异。举例说,例如西医上的甲状腺病,西医比较倾向于用“碘质”吸收得太过或缺乏来解释这种病,与沿海地区或内陆地区生活,食物含碘太过或太少有关。中医则不这样看问题,不会单纯用外在因素来解释疾病,例如同样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,人们的饮食习惯相约,但为什么有人会得大颈泡,有人不得?中医更倾向于从自身去找寻答案,例如这一种病,就多与自身的情志、体质因素有关。

中医不讲营养讲味道

再进一步讨论,中医不讲“营养”,但是讲“五味”,就是“酸苦甘辛咸”。五味是各种食物的基本味道,人人都吃,中医认为“过犹不及”,五味都可以吃,只要不太过就行。假如是身体不健康了,则可以从五味的角度上,建议特别侧重吃某一些方面的饮食,以帮助身体调整回正常状态。

从这个角度看,五味的饮食调养,也是强调需要按个体的情况提出建议,这是中医强调“内在因素”的饮食养生特点。

但是,传统中医没有说,必须要每一顿饭五味俱全。五味不等于“五种营养”,现在有一些养生书强调每一顿饭都要吃“五味”食物、“五色”食物,其实中医没有这样的严格要求。再高层次一点说,中医养生提倡饮食宜“清淡”,五味都不要浓烈,朴素简单就是长寿的饮食方式了。

越是担心不够 则越不够营养!

有些人刚开始吃素,只要身体出现一些小毛病,都会怪罪素食不够营养所致。在这里想指出一种现象——“越担心素食不够营养的人,则越容易出现不够营养”;相反,假如不担心自己营养不够的人,则没有这种问题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里尝试用中医的角度作一回答。

在饮食上,中医强调“脾胃”关系,但很多人未必知道“脾胃”两者各自做什么工作。(中医的脾胃,与西医解剖学的脾脏胃脏的脏器概念完全不同呢。)

在中医来看,“胃”是负责“腐熟水谷”的,就好像一个锅一样,当食物进入肠胃里面了,胃就负责将食物“变熟”,变化成为“水谷精微”,通俗一点讲就是变成人体的“气血”、“营养”了。

但是,胃产生了这些气血、营养以后,要带去周身才行,那就需要“脾”的帮助。《黄帝内经》指说“脾气散精”,脾是负责将胃所产生的精气、气血、营养,输送到全身去,负责运输、疏通的工作。换句话说,脾和胃的关系,用现在的话来说,有点像“消化”和“吸收”两方面的功能,胃负责消化食物,而脾帮助周身去吸收。

重点来了,一个人经常担心的话,原来会影响整个“吸收”能力!在《黄帝内经》有两句话说:“思伤脾”,思为何会伤脾呢?就是另一句话解释了“思则气结”。就好像一个人很集中的想事情时,人的呼吸就不畅顺,身体凝注不活动了。

当一个人常常思虑过多,则使“脾气散精”的功能受阻,就是说,尽管胃的消化能力没有问题,但是脾帮助疏通气血的能力受阻了,脾气不能将气血带到全身去,那么自然吸收受阻,造成“不够营养”的问题。中医上说,这就叫“胃不虚而脾虚”、“虚不受补”,或者现代的话可以说“能消化但不能吸收”。

总而言之,一个容易担心、思虑的人,开始吃素往往就会更加忧心忡忡、思前想后,后来造成营养不良,就怪责素食不好。其实,这本身未必是食物的问题,而只是吃素这个选择反而加重了自己的思虑而已,实际根本原因在于自信不足。

成语说“心广体胖”,如不担心吃素不够营养的人,其实吃饭生活都很随便,尽管吃得少也容易长胖。从这个角度看,担心是没用的,越是担心素食不够营养,则真的会越不够营养!

素食不单是饮食问题,素食讲求朴素、内心清净。其实我们心想什么,与饮食健康有密切关系。

2024-02-05 02:13

素食

点赞 2

评论问答

相关阅读

如何才能让冤家债主不来干扰你? 如何才能让冤家债主不来干扰你?

如何处理抄写好的经文 如何处理抄写好的经文

大安法师:如何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 大安法师:如何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

大安法师:如何对治YIN欲心 大安法师:如何对治YIN欲心

女性吃素如何补救营养 女性吃素如何补救营养

大安法师:如何用善巧劝导别人修习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:如何用善巧劝导别人修习净土法门

宽见法师答:在漫漫的修行路上如何能够让这颗菩提心持之以恒? 宽见法师答:在漫漫的修行路上如何能够让这颗菩提心持之以恒?

大安法师: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,诵哪些经 大安法师: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,诵哪些经

大安法师: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大安法师: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

根据你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素食方式 根据你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素食方式

初春,如何快速享“瘦” 初春,如何快速享“瘦”

大安法师:管教父母对吗,如何让家庭关系和谐 大安法师:管教父母对吗,如何让家庭关系和谐

在家人如何修行? 在家人如何修行?

如何盘文玩葫芦 如何盘文玩葫芦

夏天必备的素食 夏天必备的素食

大愿法师:如何处理家庭危机 大愿法师:如何处理家庭危机

如何在行禅中培养定力 如何在行禅中培养定力

如何运用因果律避免恶因产生果报? 如何运用因果律避免恶因产生果报?

如何挑选文玩核桃 如何挑选文玩核桃

宣化上人:为何说"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皆堪作佛"?应如何恭敬和尊重他们? 宣化上人:为何说"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皆堪作佛"?应如何恭敬和尊重他们?

大愿法师: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(15) 大愿法师: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(15)

大愿法师: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(5) 大愿法师: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(5)

大愿法师: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(14) 大愿法师: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(14)

大愿法师:菩萨如何更好地自利利他? 大愿法师:菩萨如何更好地自利利他?

大愿法师:在家居士如何修行·律篇之四 大愿法师:在家居士如何修行·律篇之四

如何鉴别星月菩提的真假 如何鉴别星月菩提的真假

拌出个凉夏素食麻酱拌菠菜 拌出个凉夏素食麻酱拌菠菜

大安法师:念佛如何控制妄念 大安法师:念佛如何控制妄念

远离脂肪肝  不能一味吃素食 远离脂肪肝 不能一味吃素食

佛光法师:解读《圆觉经》之普贤菩萨篇 第四讲 如何发起本起清净 佛光法师:解读《圆觉经》之普贤菩萨篇 第四讲 如何发起本起清净

如何参加放生能更好的积累福德? 如何参加放生能更好的积累福德?

如何放生也能成佛? 如何放生也能成佛?

大安法师:如何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(六个话题)? 大安法师:如何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(六个话题)?

仁焕法师:如何念佛能得到真正的利益? 仁焕法师:如何念佛能得到真正的利益?

你的身体缺乏哪些营养? 你的身体缺乏哪些营养?

东林素食之碧绿扣酥方 东林素食之碧绿扣酥方

如何理解动物的本性 如何理解动物的本性

最适合中国人食用的10种素食食材 最适合中国人食用的10种素食食材

印光大师:如何劝念佛人深信因果,求生极乐的? 印光大师:如何劝念佛人深信因果,求生极乐的?

美国人以科学的观点,看素食的49条理由 美国人以科学的观点,看素食的49条理由

男人最应补充的9大营养 男人最应补充的9大营养

放生如何算随缘? 放生如何算随缘?

如何在菜市场帮助众生? 如何在菜市场帮助众生?

我想发心放生,应该如何做? 我想发心放生,应该如何做?

佛弟子如何在春节期间行持佛法? 佛弟子如何在春节期间行持佛法?

放生如何做好缮后工作 放生如何做好缮后工作

如何如理如法的放生护生 如何如理如法的放生护生

如何挑选金刚菩提子 如何挑选金刚菩提子

中医:如何在夏天解“暑乏” 中医:如何在夏天解“暑乏”

大安法师:如何转业,改变命运的原理和方法 大安法师:如何转业,改变命运的原理和方法

大安法师:年轻人如何获得积极,达观的人生? 大安法师:年轻人如何获得积极,达观的人生?

大安法师:果能志诚之极,教理自会透彻”该如何理解? 大安法师:果能志诚之极,教理自会透彻”该如何理解?

大安法师: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大安法师: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

大安法师:现代佛弟子如何戒YIN 大安法师:现代佛弟子如何戒YIN

佛教与佛学的关系如何? 佛教与佛学的关系如何?

如何盘玩凤眼菩提 如何盘玩凤眼菩提

人间天:被人伤害怎么办?如何释解冤仇? 人间天:被人伤害怎么办?如何释解冤仇?

如何画好工笔画 如何画好工笔画

世界名人素食观100条 世界名人素食观100条

仁清法师:如何用忏悔的方法去消除业障解除怨结 仁清法师:如何用忏悔的方法去消除业障解除怨结

如何判断沉香工艺品的好坏 如何判断沉香工艺品的好坏

看佛陀如何度化悭贪成性的“葛朗台” 看佛陀如何度化悭贪成性的“葛朗台”

水果皮的营养大揭秘 水果皮的营养大揭秘

鸡翅木家具如何挑选 鸡翅木家具如何挑选

明证法师:佛经上说末法时期,邪师说法如恒河沙,大众要如何辨别正邪师? 明证法师:佛经上说末法时期,邪师说法如恒河沙,大众要如何辨别正邪师?

明证法师: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? 明证法师: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?

明证法师:请问师父,佛教对器官捐赠的态度与看法如何? 明证法师:请问师父,佛教对器官捐赠的态度与看法如何?

明证法师:如何修止观? 明证法师:如何修止观?

宣化上人:如何打坐,金刚坐降天魔 宣化上人:如何打坐,金刚坐降天魔

明证法师:妄想不尽如何处理? 明证法师:妄想不尽如何处理?

明证法师:如何才能开智慧? 明证法师:如何才能开智慧?

明证法师:如何控制不发脾气? 明证法师:如何控制不发脾气?

法藏法师:道人之间的道情应该如何恰当表达? 法藏法师:道人之间的道情应该如何恰当表达?

法藏法师:做定课多久合适?如何转变不做定课就担心的心理? 法藏法师:做定课多久合适?如何转变不做定课就担心的心理?

法藏法师:如何对治女众生理期、更年期? 法藏法师:如何对治女众生理期、更年期?

什么是瑜伽素食? 什么是瑜伽素食?

法藏法师:如何调适解决与师长的恶因缘,才能够安住? 法藏法师:如何调适解决与师长的恶因缘,才能够安住?

大安法师:如何处理好佛法和世间法的关系 大安法师:如何处理好佛法和世间法的关系

大安法师:如何临终开导 大安法师:如何临终开导

想改善消化问题可以试试素食方案 想改善消化问题可以试试素食方案

阳光师姐:如何把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变成清净学佛的过程 阳光师姐:如何把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变成清净学佛的过程

准备怀孕的妈妈如何饮食 准备怀孕的妈妈如何饮食

惟觉法师:如何走上人生的正道 惟觉法师:如何走上人生的正道

如本法师:三界是哪三界?如何出三界? 如本法师:三界是哪三界?如何出三界?

素食健康:“素”造的妖娆纯天然 曼妙身材吃出来 素食健康:“素”造的妖娆纯天然 曼妙身材吃出来

崇慈法师:如何看待“逢人但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”? 崇慈法师:如何看待“逢人但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”?

崇慈法师:日常中如何培植自己的福报? 崇慈法师:日常中如何培植自己的福报?

最养胃的五种素食 最养胃的五种素食

会性法师:如何在静中念、动中念、顺境念、逆境念、病苦中念 会性法师:如何在静中念、动中念、顺境念、逆境念、病苦中念

静波法师: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 静波法师: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

大寂尼师:临终、中阴身、作七、度亡开示(如何对往生的亲友临终开示) 大寂尼师:临终、中阴身、作七、度亡开示(如何对往生的亲友临终开示)

雪漠:如何看透身体的虚幻无常? 雪漠:如何看透身体的虚幻无常?

如何分辨常见的假沉香(一) 如何分辨常见的假沉香(一)

真圆法师答:如何得到灌顶 真圆法师答:如何得到灌顶

沉香等级如何划分,看了就知道! 沉香等级如何划分,看了就知道!

宣化上人:在家居士如何修行?尤其是在繁忙中 宣化上人:在家居士如何修行?尤其是在繁忙中

宣化上人:如何克服“贪睡”的习性? 宣化上人:如何克服“贪睡”的习性?

如何用桃花美容养生 如何用桃花美容养生

微信分享

微信分享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

链接已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