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传佛教唐卡里的诸佛菩萨

2016-08-10 佛教图片

1·释迦牟尼佛,久远劫以前早已成佛,2500多年前,他回来这娑婆世界,就是实实在在做给我们看,凡夫俗子也能成佛。他选择了自己的种族——释迦族,选择了自己的父母——净饭王和摩耶夫人,然后投胎做了一个王子,名叫悉达多。(摄影:马金成)

2·从一个小王子开始,学会射箭、骑马、摔跤等技艺;学习天文、心算、诗学等知识,最后学习治国治军管理国民。他娶妻纳妾生子,为避免未来之人说佛只是个神话,他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,用人身成就佛陀果位,来度化我们这些凡夫俗子。(摄影:马金成)

2·六世***所谓情歌里面的“你见与不见我还在那儿”是莲师说的。莲师原话是:“我的儿女们,不管你们见到真实的我或者没有见到真实的我,我永远在那儿,不离不弃陪伴着你们。只要谁有虔诚心,每个人家门口有一尊莲花生。”(摄影:马金成)

3·为什么佛陀没有选择投胎到一个贫穷的人家,而选择了皇室?因为古印度有严重的种族歧视,佛陀要提倡众生平等,必须以身作则,打破自己的高贵出身。所以我们经常讲,释迦牟尼佛是真正的大***家。(摄影:马金成)

4·很多人看到佛陀就在那,就像很多人看到上师就在那儿,法以后再求,法会在那儿明年还会举行,下次再去。所以到后来很多人开始变得懈怠不再修行佛法。佛陀警告他们:“如果再不好好修行,我要选择涅槃。”最后佛陀为了示现无常,走向了涅槃的道路。(摄影:马金成)

5·四臂观音是雪域西藏的守护神,藏人由老至幼家家户户,皆吟诵其六字大明咒,嗡嘛呢叭咪吽。四臂观音舆文殊菩萨、金刚手菩萨,合称三族姓尊,代表大悲,大智,大力,为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门。(摄影:马金成)

6·本尊身颜洁白如月,头戴五佛冠,发黑色结髻,中央二手合掌於胸前,捧有摩尼宝珠,右手持水晶念珠。左手拈八瓣莲花与耳际齐,面貌寂静含笑。以菩萨慧眼凝视众生,被其观者尽得解脱。全身花蔓庄严,双跏趺坐於莲花月轮上,身发极大五彩光明朗照耀。(摄影:马金成)

7·四臂观音一头表通达法性,四臂表四无量心,身白色表清洁无垢,不为烦恼、所知所障。戴五佛冠表五智,发黑色表不染,五色天衣表五方佛,双跏趺表不住生死,手印表不住涅。中央二手合十表智慧与方便合一双运。(摄影:马金成)

8·佛经中讲:六字大明咒之利益及功德非常大,持六字大明咒,可以消除病苦、刑罚、非时死之恐惧、寿命增加、财富充盈,即使命终之时,通往下道组诸门亦得而封闭,得以人、天之神受生,接触佛法,功德利益,不可胜数。(摄影:马金成)

9·四臂观音,右手水晶念珠,表每拨一珠即救度一众生出脱轮回,左手持白莲花表清静无恼。六字大明咒:嗡嘛呢叭咪吽。(摄影:马金成)

10·文殊菩萨相应于娑婆世界有情众生的因缘,亦有种种不同形象的示现。一般文殊菩萨的尊形有僧形文殊、一髻文殊、五髻文殊、八髻文殊、六字文殊等。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。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,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。(摄影:马金成)

11·文殊菩萨右手握“智慧剑”,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。(或手持如意,象征智慧成就)。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“般若经”,代表智慧的思维。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蠢痴,智慧犀利如剑;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,花上放有般若经,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。(摄影:马金成)

12·文殊法门殊胜,一行三昧,令大众开大智慧,勤修禅定,入三昧力而早成佛智。在《华严经净行品》中,文殊菩萨无尽大智慧、大慈悲、大愿力。为众生开示净行法门,进入妙吉祥境界。同时,也必须作利益众生之事,来圆满法门。(摄影:马金成)

13·黄财神密教护法神诸财神之首。一面二臂,本尊形象为肚大身小,双手有力肤色金黄,右手持摩尼宝珠,左手轻抓口吐珠宝的吐宝鼠。头戴五佛宝冠身着天衣,蓝色莲花珠宝璎珞作严饰。胸前挂乌巴拉念珠,以如意坐左脚曲右脚轻踩海螺宝,安坐莲花月轮上。(摄影:马金成)

14·黄财神身色金黄,头戴花冠,头顶有发髻,嘴角有两撇胡须,下部又有一周短胡须。全身不着甲胄,上身袒露,下身着裙。左手抱一只大猫鼬,鼬嘴里含着宝珠,象征财宝。他两腿弯曲,坐在莲花座上。右脚踏一只白色海螺,象征他能入海取宝。(摄影:马金成)

15·昔日释迦牟尼佛在中印度摩揭陀国之灵鹫山讲说大般若经义时,诸方魔鬼神怪前来障碍,令山崩塌,此时黄财神奋勇现身庇护,使得众多闻法比丘安然无恙。后释迦牟尼嘱黄财神皈依佛法,帮助一切贫苦众生,走佛法之路,遂成为大护法神。(摄影:马金成)

16·财神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只是能疏通管道,有些人可能不理解,以为修财神就是祈请财神给自己金钱和福报,只要修财神法就一定能修得来。财神不可能给你创造财富,所有的财富都是从自己的播种、善的福报当中带来的。(摄影:马金成)

17·人们拜财神,是学习财神为了众生的需求而愿意施舍给众生一切的播种心态。佛教认为一切的拥有是靠自己的福报,如果没有播种,那就不会有收获。修持黄财神法门,需发无上菩提心,勤行布施行善止恶,这样才是正信的修行者,才能财富具足吉祥圆满。(摄影:马金成)

18·文殊菩萨,佛教四大菩萨之一,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,代表聪明智慧。因德才超群,居菩萨之首,故称法王子。文殊菩萨形象为仗剑骑狮之像,代表其法门的锐利,以右手执金刚宝剑,断一切众生的烦恼,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。(摄影:马金成)

19·约西元七世纪莲花生大士受到藏王赤松德赞的邀请,从印度来到西藏。入藏时西藏的妖魔鬼神现身阻止,被莲师一一降服,并命令他们守护佛法。莲花生大士顺利建立了雪域第一座具足佛法僧的桑耶寺,并开启了宁玛巴的教法,同时也为有缘的众生埋下伏藏。(摄影:马金成)

20·莲师对我们最大的恩德是他把密法的所有精华传承下来,为了利益我们这些众生。这些精华有的隐藏在悬崖峭壁里面,有的隐藏在像大昭寺的大树下面,有的藏在虚空当中,有的藏在山川江河里面,叫做伏藏。(摄影:马金成)

22·龙树菩萨,生于佛灭七八百年后的公元四世纪左右。在佛教由小乘向向大乘过渡时期,他继承了佛陀的缘起思想,开创性地发展出了中观学说,并且广造大乘经典注释,有力地推动大乘佛法发展,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。(摄影:马金成)

23·观音菩萨的变化身,身洁白有十一面。下三面,中白左红右绿;中三面,中绿左白右红;上三面,中红左绿右白,这九面为静面;再上面是一忿怒面,有三眼,发棕色上指;顶面为佛面(阿弥陀佛)。十一面代表所有诸佛,千手代表一千轮王,千眼代表贤劫时千佛。(摄影:马金成)

24·观音手持各种法器,代表愿力无边,布施无畏,护持佛法,背光上端是大鹏金翅鸟,两侧是龙女,摩羯鱼,长寿童子,狮子,吉象,造型生动,雕刻精湛,具有表法的功能。(摄影:马金成)

25·十一面象征观音的法力足以照顾众生,千手象征大悲愿力,千眼象征无限智慧,慈悲救度娑婆世界无边无际的众生。观世音菩萨象征着所有诸佛菩萨慈悲的力量。我们每个人内心当中、灵魂最深处最完美的那一面,具备了慈悲以及智慧。(摄影:马金成)

26·药师佛之形像,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,左手执持药器(又作无价珠),右手结三界印,身着袈裟,结跏趺坐于莲花台,台下有十二神将。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,各率七千药叉眷属,在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之众生。(摄影:马金成)

2024-02-05 02:13

点赞 2

评论问答

相关阅读

楼宇烈:佛教的现代启示意义 楼宇烈:佛教的现代启示意义

楼宇烈:佛教里的和谐 楼宇烈:佛教里的和谐

楼宇烈:佛教的和平精神 楼宇烈:佛教的和平精神

元音老人答:菩萨是觉有情,怎样理解? 元音老人答:菩萨是觉有情,怎样理解?

菩萨问明品——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第十》节录 菩萨问明品——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第十》节录

看到这家三元的素食店才知道什么叫行菩萨道 看到这家三元的素食店才知道什么叫行菩萨道

李炳南答:信外道的人也念佛号,以后如果有往生极乐的愿望,是否能得到佛菩萨的接引? 李炳南答:信外道的人也念佛号,以后如果有往生极乐的愿望,是否能得到佛菩萨的接引?

菩萨本生鬘论 第四卷 菩萨本生鬘论 第四卷

菩萨本生鬘论 第十二卷 菩萨本生鬘论 第十二卷

菩萨本生鬘论 第十四卷 菩萨本生鬘论 第十四卷

略论素食与佛教:佛弟子食素与食肉之辩 略论素食与佛教:佛弟子食素与食肉之辩

佛教看福报 佛教看福报

妙祥法师:中医理论“吃哪补哪”,佛教因果论“吃哪报哪” 妙祥法师:中医理论“吃哪补哪”,佛教因果论“吃哪报哪”

德光法师:佛教如何看待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” 德光法师:佛教如何看待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”

宣化上人:菩萨的境界 宣化上人:菩萨的境界

坦尼沙罗法师:坦尼沙罗尊者 答佛教杂志读者问 坦尼沙罗法师:坦尼沙罗尊者 答佛教杂志读者问

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真实义品释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真实义品释

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亲闻记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亲闻记

达摩难陀长老:佛法与你 第三课 什么是佛教 达摩难陀长老:佛法与你 第三课 什么是佛教

达摩难陀长老:佛教的道德价值奠基于意图与意志力 达摩难陀长老:佛教的道德价值奠基于意图与意志力

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,位于西安市西南,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,位于西安市西南,全国重点寺院之一

老板信佛教 员工免费吃斋饭 老板信佛教 员工免费吃斋饭

方海权:佛教导我们说话如何使别人能顺从不违逆 方海权:佛教导我们说话如何使别人能顺从不违逆

释迦牟尼佛之前有佛教吗? 释迦牟尼佛之前有佛教吗?

黄念祖:神通,妖魔鬼怪也都有,靠神通来弘佛教,这根本就错了!! 黄念祖:神通,妖魔鬼怪也都有,靠神通来弘佛教,这根本就错了!!

帕奥禅师答:很难令人相信,在最后一世成佛之前,菩萨还是凡夫,还会生起无明,而去享受欲乐? 帕奥禅师答:很难令人相信,在最后一世成佛之前,菩萨还是凡夫,还会生起无明,而去享受欲乐?

宣化上人:世界佛教的中心 宣化上人:世界佛教的中心

乘宗法师:菩萨的生活态度 乘宗法师:菩萨的生活态度

佛教居士往生纪实 佛教居士往生纪实

深度解析佛教戒酒饮酒会导致惨烈因果 深度解析佛教戒酒饮酒会导致惨烈因果

理净法师:佛教罪福之说 理净法师:佛教罪福之说

仁清法师:菩萨十八重戒之九  执持邪见  谤无因果 仁清法师:菩萨十八重戒之九 执持邪见 谤无因果

本源法师:菩萨戒的传授方式 本源法师:菩萨戒的传授方式

佛教感应与因果现报 佛教感应与因果现报

佛教和中国文化(一) 佛教和中国文化(一)

智随法师:凡夫不要效仿菩萨 智随法师:凡夫不要效仿菩萨

宣化上人:佛教是出世法我们不批评哪个政党的好坏 宣化上人:佛教是出世法我们不批评哪个政党的好坏

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第259部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第259部

体恒法师: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十一章 行无疮疣生净土——菩萨八法的学修 体恒法师: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十一章 行无疮疣生净土——菩萨八法的学修

佛教中最著名的五种吉祥花,你知道几种? 佛教中最著名的五种吉祥花,你知道几种?

清远法师: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清远法师: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

广行法师:了解佛教必知因果和缘起 广行法师:了解佛教必知因果和缘起

佛教知识|开光 佛教知识|开光

『佛教知识』三种业报 『佛教知识』三种业报

佛教的服饰 佛教的服饰

佛教知识 什么斋天 佛教知识 什么斋天

每天学一点佛教知识 佛法 每天学一点佛教知识 佛法

佛教知识(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) 佛教知识(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)

佛教中的“不二”的含义 佛教中的“不二”的含义

佛教僧人的称谓 佛教僧人的称谓

大安法师:菩萨六度,布施摆第一 大安法师:菩萨六度,布施摆第一

你学不学佛都应该知道的佛教知识! 你学不学佛都应该知道的佛教知识!

正慈法师:我们能为佛教做些什么 正慈法师:我们能为佛教做些什么

正慈法师:重整联合 复兴佛教 正慈法师:重整联合 复兴佛教

正慈法师:盛会归来话佛教 正慈法师:盛会归来话佛教

佛教中的“三身佛”是哪三身 佛教中的“三身佛”是哪三身

居士能在家里搞佛教流通处吗 居士能在家里搞佛教流通处吗

大愿法师:佛教中“过午不食”暗含的10个养生作用 大愿法师:佛教中“过午不食”暗含的10个养生作用

大愿法师:菩萨如何更好地自利利他? 大愿法师:菩萨如何更好地自利利他?

佛教中的七种法供养 佛教中的七种法供养

宣化上人:善财童子五十三参(二十八)正趣菩萨寄第八真如相回向 宣化上人:善财童子五十三参(二十八)正趣菩萨寄第八真如相回向

宽运法师: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十二、小沙弥诚感菩萨(除痴毒) 宽运法师: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十二、小沙弥诚感菩萨(除痴毒)

【佛教知识】佛教十八位尊者之十八罗汉名称 【佛教知识】佛教十八位尊者之十八罗汉名称

佛教知识(七) 佛教知识(七)

仁焕法师:人间佛教的理念——自利与利他同步开展 仁焕法师:人间佛教的理念——自利与利他同步开展

【佛学知识】说说佛教的“五眼” 【佛学知识】说说佛教的“五眼”

知识分子对佛教的责任 知识分子对佛教的责任

佛教知识:五蕴 佛教知识:五蕴

【佛教知识】什么叫出佛身血? 【佛教知识】什么叫出佛身血?

亲佛法师: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五讲 亲佛法师: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五讲

每天学一点佛教知识;显、密区别? 每天学一点佛教知识;显、密区别?

佛教放生的意义、实施与注意事项 佛教放生的意义、实施与注意事项

【佛教知识】供养佛像的功德 【佛教知识】供养佛像的功德

道坚法师:做好佛教教育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到来 道坚法师:做好佛教教育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到来

【佛教知识】为什么有这么多佛教派系? 【佛教知识】为什么有这么多佛教派系?

道坚法师:为什么佛教采用乞食制度 道坚法师:为什么佛教采用乞食制度

【佛学知识】13、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【佛学知识】13、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

佛教以香治病 佛教以香治病

【佛教知识】-法事 【佛教知识】-法事

朋友都不信佛,我该发什么佛教知识? 朋友都不信佛,我该发什么佛教知识?

这些佛教小知识,你知道几个? 这些佛教小知识,你知道几个?

考研期间放生 菩萨帮大忙 考研期间放生 菩萨帮大忙

【佛教知识】无相为体 【佛教知识】无相为体

【佛教知识】杀生具备几个条件成不可悔罪? 【佛教知识】杀生具备几个条件成不可悔罪?

佛教与佛学的关系如何? 佛教与佛学的关系如何?

正月十五元宵节来源于佛教 正月十五元宵节来源于佛教

【净严堂佛堂】佛教知识-法器 【净严堂佛堂】佛教知识-法器

显圣寺│佛教基础知识入门--什么是具足戒? 显圣寺│佛教基础知识入门--什么是具足戒?

【佛教知识】五戒是怎样传授? 【佛教知识】五戒是怎样传授?

佛教里的汉香与藏香 佛教里的汉香与藏香

“放生”在佛教中的含义 “放生”在佛教中的含义

唐卡中的八大佛菩萨佛像含义 唐卡中的八大佛菩萨佛像含义

仁清法师: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仁清法师: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

释道红:向“常不轻”菩萨学忍辱 释道红:向“常不轻”菩萨学忍辱

净土法门法师法语:佛教化众生,是以因果为宗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:佛教化众生,是以因果为宗

供养佛菩萨的法器 衣祴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 衣祴

供养佛菩萨的法器 香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 香

释宽旭方丈解惑:唐代佛教密宗为何物?有何现实意义? 释宽旭方丈解惑:唐代佛教密宗为何物?有何现实意义?

金山区开展佛教场所“一寺一品”主题文化活动 金山区开展佛教场所“一寺一品”主题文化活动

微信分享

微信分享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

链接已复制